


建筑,作为城市骨骼般的存在,与城市发展休戚相关。在城市低碳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对 “碳排放大户”——城市建筑进行碳排放监测、管理,实施节能减碳,成为城市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战场。
建筑节能降碳难点多
排放数据采集难:建筑碳排放数据分散在物业、用户、电力热力企业等多个主体手中,缺乏有效的采集手段和长效采集机制。
补贴效果评估难:政府住建局、发改委等部门的建筑节能补贴发放后,无法有效、持续的评估节能效果,难以高效利用节能补贴资金。
节能改造氛围弱:建筑业主本身进行节能改造的意愿不强,同时,数据采集难致使节能项目投资回报难量化,社会资本参与节能改造项目投资的积极性较低。
如何解决?
软通智慧“绿色之星”建筑节能降碳监测云,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下,研发“三个一”产品体系:一个可信数据平台,一个直观管理工具,一个科学评估体系,助力实现区域建筑碳排放的精细化管控。
一个可信数据平台
通过融合政府(能源企业)大数据、IOT设备采集以及业主直报等途径的建筑运行和能耗相关数据,依托国产化“零信任”机制的IT基础设施,构建安全可信的城市建筑碳排放数据平台,建立建筑碳账户。
功能亮点:
• 建筑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分析能力
• 多源数据交叉验证,“零信任”信息安全机制,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 建立建筑碳账户,精细化管理有抓手
一个直观管理工具:
l 建筑双碳一张图(政府碳排放监管端)
提供基于CIM技术的城市碳孪生平台,辖区建筑排放、建筑能耗标识信息一图掌控,并提供数据详情下钻,横向、纵向对标对比和多维度排行功能。
l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建筑能源管理端)
提供BIM技术加持的建筑EMS(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建筑能耗和用能费用的精细化管理,如历史用能/碳排放趋势分析,按建筑类型用能和碳排放对比、对标分析,建筑节能改造效果模拟仿真等,令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实施有的放矢。
一个科学评估体系:
遵循住建部《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办法》,拓展结合建筑物的碳排放、经济产出、人居环境等多维度指标,综合构建科学的建筑绿色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促进标志第三产业的楼宇业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应用价值:
1. 多源采集建筑运行数据,细粒度、动态感知楼宇能耗和碳排放
2. 建立建筑碳账户,精准评估节能减碳项目效果,精细化建筑碳排放管理
3. 综合建筑经济、能耗、人居环境等因素,促进建筑低碳高质量发展评估体系
4. 建立碳排放红黑榜,营造节能改造氛围,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建筑业主节能改造意愿
破局建筑节能降碳,助力双碳目标达成,软通智慧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