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公司新闻 > 新闻详情

专家顾问团走进软通智慧,共话数字孪生流域建设

今年4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作的通知》,指出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和最重要标志之一,是提升水利决策管理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能力和水平的有力支撑。

 

4月22日,软通智慧作为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组织专家以线上会议形式,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交流。

 

软通智慧创新研究院院长雒冬梅、环水事业部总经理马进华参加本次研讨会,与中科院自动化所教授张文生、水利部信息中心副处长王爱莉、中国水科院博士姜晓明、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王永桂、北京市智慧水务发展研究院高工张小娟、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超、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专家张红卫、中国信通院专家崔颖、华为水利系统部解决方案部长鲍鹏云等专家,共同研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技术架构、实施路径。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构建智慧水利体系,要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数字孪生流域正是以物理流域为单元、时空数据为底座、数学模型为核心、水利知识为驱动,对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活动全过程进行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实现与物理流域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

 

数字孪生流域对城市宜居及水务、城市水环境规划等具有重大意义。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完成后,城市管理者无需再通过多个部门、N个系统多维度获取信息做决策,只需要一屏就可实现对整个城市现在、未来的水利情况进行了解、预测和模拟现实,做出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案,大大缩短问题解决周期。

 

基于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与城市仿真平台,软通智慧在水应用方面具备从技术咨询到项目交付的丰富经验。研讨会上,软通智慧创新研究院院长雒冬梅就公司在数字孪生流域的研发成果做汇报,详细介绍了数字孪生流域技术体系、流域关键要素、核心技术等内容。并通过实际案例,生动阐述了软通智慧基于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与城市仿真技术构建的仿真模型应用情况。

 

 1651721307126164.png

 

例如,仿真模型可通过管线、水深、流溯等数据判断出渍水风险指数;关联24小时实时天气预报与真实采集水量数据后,可模拟未来24小时城市的水利承载压力、渍水风险。此外,依托历史水数据,模型可模拟计算出未来城市水环境的承载量和风险评估,从而生成多维度改善方案对比,为管理者科学合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目前,该仿真模型在落地城市已生成100+方案,有效规划实施50+,通过大数据为城市治理与人民安全保驾护航。

 

 1651721326159138.png

 

之后,与会专家针对形成智慧水利理论基础和技术架构展开研讨。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石会昌明确表示,数字孪生流域产品研发要进一步理解水利业务需求、业务特点,深入数字孪生流域应用场景,加强与水生态管理、突发应急事项决策指挥等业务的结合,解决水利多模态数据融合、综合应用模型构建等核心问题。

 

结合研讨会讨论意见,与会专家倡议共同发起成立数字孪生流域工作专委会,以需求牵引、标准研制为核心,构建数字孪生流域沟通交流平台,加强与地方城市对接,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赋能。软通智慧也将持续把产品研发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为智慧水利发展贡献企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