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内将有超20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落地启动。”华为宣布此消息时,软通智慧也在重新思考生态定位。此前这家公司已在170余座城市完成战略布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落地应用,意味着人工智能将首次成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软通智慧因此也在重构资源,希望通过运营服务,将算力孵化为能力,而且是城市的产业能力。
SDK是AI产业的横截面
“人工智能将快速应用于生产系统,人工智能更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这一点我毫不怀疑。”杨旭青是软通智慧首席技术官,他毫不怀疑的不仅是产业前景,更是软通智慧AI运营服务商的生态定位。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华为剧透了一系列信息,例如开篇所述的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再例如强调发展处理器、AI计算框架等“根技术”;还例如公布昇腾生态全景图,这其中就包括:昇腾整机合作伙伴、MindSpore开源社区合作伙伴、AI深度学习合作伙伴、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合作伙伴。
“但你是否注意到,基于昇腾基础软硬件平台,华为将每年新增3个SDK。”在上述高光信息之外,杨旭青更关注细节,他希望以SDK为横截面,阐述变化中的AI产业趋势。这恰如两年前企业开始真正信任云计算,将核心应用系统迁移上云。华为快节奏地推出类似行业参考架构的SDK,证明人工智能正快节奏地走出实验室和试验田。
2020年10月,视频分析行业和制造行业SDK正式上线。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昇腾基础软硬件平台又增加4个行业SDK,而且此后每年更将新增3个SDK。但挑战也同样存在,尤其对于ISV而言。
SDK具有较强的行业属性,基础算法和行业经验都将被封装其中,这正是ISV曾经擅长的领域。“低价值的数据标准、数据训练或将失去市场”,杨旭青并没有对挑战避而不谈,“但昇腾基础软硬件平台更贴近应用场景是产业必然,ISV可更关注通用型算法模式,推出产品级解决方案。”
软通智慧首席技术官 杨旭青
它就是“地下的雨”
确实如此。
华为不断新增行业SDK是在做“厚平台”,公布昇腾生态全景图是在做“强生态”,两者相互结合,即是“专家+行家”的新合作模式,即可降低人工智能应用门槛,增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韧性。
正是基于此,AI产业将迈出关键一步。“人工智能正在从天上的云,变成地下的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的比喻也很是到位。或许,他所说的“地下的雨”,就是“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支撑,AI将同云计算、大数据一样,成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而且AI算力也不仅用于学习和训练,其更将快速应用于企业生产系统、城市运营管理等领域,并成为时刻离不开的城市创新引擎。”杨旭青说。
举例说明,深圳市龙岗区在应对城市治理的挑战时,搭建了集约化城市AI算力平台,覆盖到城市治理、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综合治理等6个领域的40多个场景,以统一、共享的AI服务加速城市治理走向智能化。
人工智能运营商
这恰就是软通智慧的生态定位。
“软通智慧既要成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者,也是运营商。”软通智慧就是行业内率先通过华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合作伙伴”认证的伙伴。或者说,华为正在将越来越多的用户和生态伙伴扶上AI的马,软通智慧的工作责任就是再送一程。
其实,软通智慧对此生态定位并不陌生。早在2020年10月,软通智慧就携手华为,与济南历下区、济南科金签署,济南“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落地协议,协议旨在以“鲲鹏+昇腾”产业平台为载体,推动济南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加速政府及关键行业的信息化国产化进程。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合作伙伴”的定位也与此类似。“软通智慧更愿意通过本地化服务,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孵化成为城市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地,并因地制宜地推助城市形成遥感遥测、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环保等产业特色。”杨旭青说。
而在此过程中,软通智慧更将提供运营服务,将推动人工智能进入核心业务系统、进入企业生产系统。其更将与华为合作,为用户和生态伙伴提供公共算力服务、应用创新孵化服务、产业聚集发展服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服务。
智慧城市没有天花板
不仅如此。
人工智能成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AI算力成为城市公共资源,智慧城市将真正成为能感知、会思考、可成长的“智能体”,智慧城市的治理模式、产业模式、服务模式,以及发展理念,更将实现没有天花板的突破。
以武汉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例,2020年12月28日开始建设,仅仅耗时6个月,2021年5月31日,便正式竣工。该中心算力达到100000000000000000,别数了,这是每秒十亿亿计算。而且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经投用就已满负荷工作,迅速孵化出智能遥感与多模态大模型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科研成果。
这就是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价值,也将是软通智慧潜在的运营服务价值模式。此前软通智慧已完成在170余座城市的战略布局,此后其将把智慧城市运营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商两个角色合二为一。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迭代,将不会仅局限于买应用、建算法。软通智慧正在聚集生态伙伴,为智慧的城市提供从打标签、建算法,到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数字升级等一系列服务。”杨旭青说。